龙门的由来 龙门石窟的由来及历史意义

大家好,关于龙门的由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龙门石窟的由来及历史意义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龙门的由来 龙门石窟的由来及历史意义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

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

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源自于大禹的传说。

远古时代,大禹的父亲鲧因窃取神土“息壤”治水不利,天帝大怒,派火神祝融把他杀死在羽山。谁知他因治水之志未酬。天帝害怕他复活,叫祝融用“吴刀”去豁他的肚子,一刀下去大禹从鲧肚子里跳出来。

从此大禹子承父业,天帝派他去完成他父亲治水未竞的事业。他与兴风作浪的水神、水怪作战,他败共工,杀相柳,擒无支祁,接着便开始了艰苦的治水工程。他改变了父亲“水来土掩”的堵塞洪水的办法,以疏导为主,劈山开崖,引水入河。

他发现黄河在壶口的孟门这个地方被高山阻挡,致使天下洪水泛滥,于是他就从疏通壶口开始,劈孟门、凿龙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地战胜了洪水,使洪水流注东海,人们得以生存。

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条会飞的黄龙,帮了他很大的忙,这条龙的名子叫做应龙。应龙在前边用尾巴把大地一划,大禹照此开凿,便成江河,洪水便会顺河流向大海,大禹后边有神龟背驮神土“息壤”,垫平洼地把人们居住的地方加高,那垫得特别高的地方就形成了名山大岳。

话说当初黄河被孟门的高山所阻,致使天下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爬到树上或在山岩峭壁上掘洞藏身。大禹来到壶口这个地方,应龙便用尾巴向孟门甩去,谁料想孟门山高石坚,竞丝毫未动,应龙生了气,用龙角猛力一牴,把孟门冲开一个豁口,黄水宜泄而下,又用龙身一甩,便形成了“十里龙槽”,接着用龙足一蹬把地戮了个千丈深的洞,这就是壶口瀑布。

扩展资料:

壶口瀑布的景点介绍:

景区内的主要地质遗迹景点包括壶口瀑布的主瀑布、两岸的副瀑布、瀑布下游的狭窄河道—“十里龙槽”;河床上由河水冲蚀形成的锅穴—“石窝宝镜”、瀑布侵蚀形成的“观瀑廊”、由两组节理相交而形成的“棋盘格式构造”、河水侵蚀河床形成的冲蚀槽。

河流快速下蚀河谷在两岸谷坡形成的侵蚀三角面;黄河河床、河谷、阶地等。人文历史景观包括龙王辿明清码头、清长城、古炮台、河清门、四铭碑亭、牛马王庙、龙门石桥、“旱地行船”旧址等。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独特和核心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壶口瀑布

好了,关于龙门的由来和龙门石窟的由来及历史意义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5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