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潮降雪中打工人遭遇廉价羽绒服背刺,央视揭露超低价羽绒服充绒量真相  第1张

,最近,央视新闻曝光了不少低价且标榜高充绒量的羽绒服并非真正的羽绒,这消息确实让人感到震惊。本想购买既便宜又优质的羽绒服,却可能遇到这种骗局,实在令人愤慨。

低价羽绒服原材料造假

市面上不少羽绒服低价出售,标称含绒量高达九成,实则填充的是劣质飞丝。羽绒的成本本就高昂,每公斤价格通常超过千元,即便是200克的鹅绒,成本也要超过两百元,出厂价自然不菲。然而,这些低价羽绒服却并非真羽绒。在某地的羽绒服市场中,这种造假现象颇为普遍,众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假冒产品。更有甚者,一些商家甚至购买真羽绒的水洗标签来欺骗消费者,使产品看上去像是正品。

众多消费者只关注价格,忽视其他因素,这使得造假者有机可乘。若对市场实施严格规范,能否彻底根除这些造假行为?

羽绒服成本构成及价格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羽绒服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占比高达30%至70%,这一比例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售价。想要购买质量达标的产品,低价购买几乎不可能。比如,在某个城市的商场,一件纯90%鹅绒的羽绒服价格通常在285元到600元之间。然而,一些小工厂生产的所谓羽绒服,成本极低,价格甚至低于200元。不少消费者为了追求低价羽绒服,却因成本与价格的巨大差异而受到误导,最终买到的往往是劣质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究竟怎样辨别羽绒服是否物有所值,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销售套路中的展示与实物不符

有些商家采取极不道德的手段,让人难以防范。部分主播让厂商制作少量含有真羽绒的服装进行展示,拆开后确实可见真羽绒。然而,消费者收到的却是用劣质飞丝填充的羽绒服。这种现象在网售领域屡见不鲜,比如某省的一位消费者就遭遇了这种情况,原本满怀期待,却收到了假冒商品。

面对这样的销售欺诈,难道就没有更好的监管措施吗?

大众市场的低价竞争状况

羽绒服在中等和低端市场颇受欢迎,其中1500元以下的价位被称作普通市场。特别是那些售价在200元以下的白牌羽绒服数量众多。在某个地方的工厂,这些低价羽绒服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款式相似,质量大同小异,大家基本上只靠价格来竞争。一位工厂老板表示,价格互相压低,你降价我也降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样的市场竞争方式,最后吃亏的到底是谁?

低价直播间的猫腻

电商平台上有不少羽绒服直播间标价低廉,宣称“清仓”制造出抢购的假象。一些滞销库存被批发商以低价购入,转手以高价卖出。尤其在电商大促销期间,这类直播间数量激增,许多消费者误以为占了便宜,实则陷入了骗局。就拿一位来自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就是在这样的直播间购物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这种直播间欺诈消费者的情况怎么就屡禁不止?

羽绒翻新服务火爆

众多羽绒服相关业务中,羽绒翻新服务变得异常繁忙。只需投入300至400元,几件旧羽绒服就能焕然一新,变得厚实。这对众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附近的翻新店,生意尤为红火。它既解决了旧衣服的处理难题,又让人获得了新的保暖衣物。

你是否体验过羽绒服翻新这项服务?请大家留意那些价格低廉的羽绒服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乐于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欢迎点赞支持。若你有相关故事或观点,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