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的知识,包括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在信息获取、课程开发、学习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它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的改革。

教育改革带动教育技术。教育改革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撑,同时也会对教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也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相互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教育改革的支持和推动,而教育改革也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教育的进步。

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需求相适应。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与教育改革需求相适应,应着重于教育改革的瓶颈和难点,以应对现代教育的新挑战。

教育技术应用需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用技术需要符合教育本质要求,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2.学生很喜欢小张老师的课,因为他每次上课时,都把讲解和直观材料的应用结合起来,比如讲动物,他会拿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这名教师利用的是学生的(再造想象)。3.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读、写、算)。5.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6.“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7.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形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班杜拉)。8.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形式教育论)。9.《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具有(灵活性)。11.学生盲目被动地照着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行为不稳定,经常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以判断儿童处于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依从阶段)。12.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是(道德情感)。13.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14.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内归因)。15.反应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教育评价的功能有(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疏导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是(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学生没有相反观点的时候、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时候)5.终身教育的说法有(保罗·朗格朗最早进行了系统概述、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

1.条件学习有经验性条件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学习两类。2.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反应,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德。4.“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时期。5.布鲁纳、奥苏贝尔等是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6.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规定外,必须是(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7.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心智)技能。9.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0.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11.最早科学编制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1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它与政治目标的一致程度)。13.外烁论又称为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高尔顿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14.教育和学校不是同时产生的,教育伴随人类社会出现产生,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15.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6.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17.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等。18.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目标达成与否,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1)这是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2)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3)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要求;(4)这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5)这反映了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简述学校教育对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简述教师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情境。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法式等因素的影响。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③定时与功能固着。④原型启发。⑤情绪与动机。(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如下: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带着绿领巾。“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美其名曰是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此次,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志,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可以发放了区别于正常颜色的绿领巾,以示激励。请你针对上面的这段材料,结合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知识,谈谈你对“绿领巾”事件的看法。我认为校方让学生佩戴绿领巾以激励学生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1)该做法剥夺了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年先锋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能否佩戴红领巾的理由,显然校方的做法既不合规又不合法。(2)该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校方将原来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教育的公平,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3)学校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没有做到关爱学生。学校教师没有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没有维护学生的权益,并且变相的歧视学生。(4)学校教师不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教师没有做到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没有做到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该学校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5)该学校违反了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原则。该学校没有以动态发展的观念来评价学生,没有从多角度、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

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7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