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我国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最为多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提到这个话题,心情就变得很沉重,因为不少患者往往因为发现和诊断较晚,确诊时多数已经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每一项统计数据背后,都藏着患者与病魔搏斗的感人故事,这怎能不叫人心痛?
胃癌现状堪忧
2022年,我国胃癌新增病例约35.87万,死亡人数高达26.04万,数字十分惊人。在这些患者中,超过65%的人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不足20%,这使得治疗变得极其困难。此外,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过去五年里,19至35岁青年发病率是三十年前的两倍。由此可见,胃癌对年轻人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
严峻的形势给众多家庭带来了痛苦,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应对的挑战,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诊疗面临挑战
在我国,治疗晚期胃癌颇为不易。病情加重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同时还要承受沉重的病痛负担。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早期胃癌的确诊率大约只有30%,这使得治疗后的患者整体康复效果不如他们。考虑到我国胃癌诊疗工作起步较晚,我们亟需加倍努力,社会各界都应齐心协力,以改善目前的诊疗状况。
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各有差异,现阶段医学水平还未达到全面精准治疗的目标。为了推广这项技术,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精准诊疗的可能
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持续发展,促使更多与胃癌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比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缺陷(MSI/MMR-d)和PD-L1等,这些已作为临床指南中常规推荐检测项目。HER2阳性的胃癌病例占比较高,大概在13%到18%之间,这类胃癌侵袭性强,治疗难度大。但抗体偶联药物(ADC)技术的进步,使得晚期治疗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新时代。这无疑给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
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缓解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并且有助于探索更合适的治疗手段。不过,许多人对这些新疗法了解有限,因此医疗工作者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早筛早诊意义重大
早期进行胃癌手术,患者5年存活率能超过九成,生活品质不错,费用也相对较低。我国现在提倡早期筛查和诊断,比如卫健委推出的筛查项目。一旦及早发现,就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生存概率。但很多人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负担很重。所以,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未来减少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人们对早期筛查了解不够,这成为了政府和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那么,在社区这个层面上,我们又能实施哪些具体的办法来促进早期筛查的广泛开展?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周爱萍医生强调,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隐蔽凶手。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4万人患上胃癌,这一疾病与Hp感染有紧密联系。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高度重视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在咱们的生活里,分餐的习惯还没普及开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可能已经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且,现在怎么推广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饮食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胃癌患者每日摄入的盐分不宜超过2至3克。此外,还需注意防范黄曲霉素这种具有极高致癌风险的物质。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胃癌至关重要。
不少地方的人饮食偏重盐分,尤其是那些常吃腌制品的地区,胃癌的患病率可能会相对较大。所以,我们应当深思如何改变饮食习惯,普及健康的饮食模式。
胃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关于引发胃癌的因素,你是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果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此外,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和治疗胃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