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 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是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的一些知识点,和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是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 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是

本文目录

  1. 地震多少级会造成伤害
  2. 一般建筑材料抗几级地震

一、地震多少级会造成伤害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一般从中强震就会造成伤害了,也就是从5,6级开始。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习惯上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美在日投下的一个原子弹的能量。级数每升一级能量约上升30多倍。一个8级地震的能量约是6级地震能量的1000倍。

二、一般建筑材料抗几级地震

1.通常建筑抗震等级约为6至7级,若是砖混结构,为7级。若高端社区或是高层建筑为8级。

2、抗震等级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抗震等级一般分为一级至四级,分别是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

1.特殊设防类(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2.重点设防类(乙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与生命有关的建筑物,以及地震中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的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3.标准设防类(丙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以外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4.适度设防类(丁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和发生地震的正确做法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9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