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多大,不惑之年代表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不惑之年是多大这个问题,不惑之年代表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惑之年是多大,不惑之年代表什么

垂暮之年指老年人快要到或已接近晚年,而晚年是老年人一生中最后的阶段。

垂暮之年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翻译为:年华垂垂老矣仍要离散。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叫法

20岁(男)为弱冠。

30岁(男)为而立之年。

40岁(男)为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为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为杖朝之年。

80~90为岁耄耋之年。

90为岁鲐背之年。

100岁为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暮之年

芳辰不是形容年龄的,芳辰是指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出自:

1、南朝·梁·沈约《反舌赋》:“对芳辰於此月,属今余之遵暮。”

意思是:相对芳辰在这月,现在我的遵守晚上属。

2、宋史浩《花舞》:对芳辰,成良聚,珠服龙妆环宴俎。我御清风,来此纵观,还须折枝归去。

意思是:相对芳辰,完成了聚集,珠穿龙环宴会上妆。我的御清风,来这里尽情观看,还需要折树枝回去。

形容年龄的词语

1、半老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2、知命之年,本句指五十岁。

3、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4、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5、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花甲之年是60岁。10岁以下黄口,10岁称为髻年,13-14岁(女)称为豆蔻年华,15岁(女)称为及笄之年,16岁(女)称为碧玉年华,30岁(女)称为半老徐娘,20岁(男)称为弱冠,30岁(男)称为而立之年,40岁(男)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半百,60岁称为花甲,70岁称为古稀,80岁称为杖朝之年,80-90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为期頣 ,人瑞。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7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