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旬是什么时候,中旬一般指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中旬是什么时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中旬是什么时候的知识,包括中旬一般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中旬是什么时候,中旬一般指

三伏天是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的一段时间,天数为30或40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一伏(初伏)有10天。三伏天过完,天气会逐渐转凉,北方降温会明显一些,但南方可能还会有“秋老虎”出现。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

《清嘉录》中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处暑过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七月中下旬和11月时收割,湖北为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双季连作稻、间作稻和混作稻等。长江流域,包括江苏、湖北、四川盆地等地,都为一年两季,早稻品种多为籼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扩展资料

一、主要价值

1、营养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

2、用途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

3、加工

在很多时候,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是一致时,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称“印度香米”,而少称“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时候,米和稻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例如台湾日据时期的在来米,原本是籼稻同为一谈。蓬莱米,则是粳稻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季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中旬是什么时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旬一般指、中旬是什么时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6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