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有什么节日放莲花灯,莲花灯是什么节日

其实七月有什么节日放莲花灯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莲花灯是什么节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七月有什么节日放莲花灯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七月有什么节日放莲花灯,莲花灯是什么节日

一、由来:由来一: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中国的道教有“三官三元”之说,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元者,始也。天、地、水为万物生长之根本,而配合农历的三个日子,将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分别作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成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七月十五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的土地祭祀活动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由来二:与是佛教典故《目连救母》有关。最早来自《佛说盂兰盆经》,说有个叫目连的人,晚上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了饿鬼的行列,梦里给母亲送饭,但是送到母亲嘴边,饭就化成了灰烬。目连问佛祖,要怎样才能解救自己的母亲。佛祖告诉他,你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你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要养僧众、行善事。后来目连就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后来这一传说逐渐演变,并形成一种民间习俗,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这是一个典型的劝善的故事,被不断流传并进行艺术加工和升华。明代《陶庵梦忆》记载了那时的演出盛况,说“搬演目连,凡三日三夜”。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一篇叫《无常》的文章里回忆小时候看目连戏的情景:“也如大戏一样,始于黄昏,到次日的天明便完结。这都是敬神禳灾的演剧,全本里一定有一个恶人,次日的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恶贯满盈”,阎王出票来勾摄了,于是乎这活的活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由来三:与中国传统的秋祭有关。“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拜天地、缅怀祖先、祈祷丰收成为古代人文生活的要素。对于传统的农业大国的黎民百姓来说,天地就是自己衣食父母,祖先与自己血脉相连,祭祀尤为重要。于是七月半就在古代秋祭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收获的瓜果粮食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祈祷来年获得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七月半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节日。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元节的习俗▲祭祖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灵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七月半的晚上,古时人们一般会在路边、水边甚至家里烧纸,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然后在河边或路边摆上一束以白色为主的鲜花,向祖先报告收成,祈祷好运,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现在这样的习俗主要留存在偏远的郊县地区,城市里很少能看到了,现在的人都以鲜花代替烧纸祭祀。▲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古时的河灯一般是在用荷叶、荷花或瓜果蔬菜做成的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祭祖先、荐时食我国南京及江淮地区又将中元节称为斋孤,旧时僧人在河边超度亡魂,将纸做的荷花灯放在河里,所以又称“斋河孤”。▲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农村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通过一定仪式,祈祷风调雨顺,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土地庙进行祭祀。在我国各个地方以及国外华人和汉文化地区还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点莲花灯、送面羊、送花等习俗。

从中元节有关的传说中,可深切体会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的意义所在,一是发扬缅怀祖先的孝道,一是推崇乐善好施的义举。其实,中元节之所以叫“鬼节”,无非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七月十五的习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它的精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和仁善。总之,七月半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相比误读,今天的城市人更多的是淡忘。从误读到淡忘,也许民间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线。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6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