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由来?民歌的产生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民歌由来,以及民歌的产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民歌由来?民歌的产生

是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扩展资料:

由来

大约在1930年前,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

由于家人和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姑娘的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定情歌

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重庆城口县、万源县,北为汉阴县。介于东经108°06—108°43′,北纬32°08—32°49′之间,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镇。

夏为古梁州之域;商代属庸国;春秋属巴。曹魏时属荆州西城郡西城县;魏文帝改西城为魏兴。西晋泰始三年,分益州立梁州,魏兴郡改属梁州。1949年,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辖;1950年,属安康专区。1969年,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地区。

扩展资料

紫阳县的文化

器乐曲

紫阳县民间器乐曲主要有鼓吹乐和打击乐两种。

鼓吹乐以唢呐为主,靠近四川的任河流域为川调派,四川情味浓厚;汉江流域为汉调派,是典型的陕南风味。两派互相交融,产生了一些同曲异名或异曲同名的曲牌。

曲调的吹奏因时间、场合不同而异,如迎客到,首先吹“大开门”、“小开门”、“银纽丝”;摆宴时,吹奏“厨调”、“满堂红”、“节节高”;迎亲、送葬时,吹奏“长路引”、“四六调”等,不容混淆。

特别是“翻天空”、“辞朝 ”、“太子游四门”等曲牌,过去被认为是最大的调子,非唢呐名家不能吹奏,否则,还可能发生纠纷甚至动武。今则无多大忌讳。

紫阳社火

紫阳社火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中民歌艺术活动。一般在新春佳节的夜晚举行。紫阳民歌社火也叫玩灯,它是舞狮子、彩莲船、龙舞、踩高跷、地蹦子等各种杂耍艺术形式总称。分为出灯、玩灯、卧灯和化灯几个阶段。

出灯仪式其实是全部节目的预演;玩灯时,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依次表演,唱词多以吉祥语编成的顺口溜;每个玩上玩到最后一家时,便卧灯,第二天晚又从这家开始接着表演;化灯是玩灯活动结束时,把用作表演的灯具集中火化,活动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紫阳县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民歌由来和民歌的产生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声明:信息资讯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体育日报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gdxhedu.com/news/45598.html